《大時代》是我至愛的一部港劇。從剛讀大學開始,到今天,十幾年來不知道重複看了多少遍,卻總是看不厭。作為TVB最經典的電視劇,《大時代》無愧於他的名字,創造了一個港劇的神話時代。
整部片子無論從編劇,導演,還是剪輯和音樂,都堪稱完美無缺。但最讓我喜愛的,就是那些有著精湛演技的演員們,他們把戲中的人物演活了,用入木三分還不足夠形容他們對人物的詮釋。
最近又有重溫《大時代》的想法,於是在看之前,抑止不了心中的衝動,用筆,來淺評下戲中的人物。用我個人的感覺,去細細體味別樣的人生。
無論想怎麼點評,我都不得不把丁蟹放在第一位。他是戲中的大反角,秋官的精湛演技讓這個角色在每次出場後都掩蓋了其它人物的光芒,配合著編劇對這個角色本身的刻畫,讓丁蟹毫無疑問的成為《大時代》的第一號人物。每次有丁蟹的鏡頭,我的心都會不由自主的開始顫抖,甚至開始感到恐懼。那麼,我就從他開始下筆,也好讓我早些擺脫這種痛苦。
丁蟹
丁蟹是個惡人麼?
丁蟹斷然不是個惡人。看了多遍的《大時代》,我都無法對他下一個「惡」的定義,即使心中深深的恨著這個角色。多年以來,一直找不到詞句去形容丁蟹,最近偶然,想到了一些,那就是「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偏執狂」。
丁蟹的自以為是,簡直可以用可怕來形容。這個人沒有受過多少教育,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,事實上,他一直在為了生存而奮鬥著,做過苦力,打過黑拳。但是這些,並沒有讓他失去自己的想法,相反,他卻有了任何人都無法比及的堅定的主張。他無論什麼事情,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。這種想法之所以叫「獨特」,是因為和世俗的想法,或者說和正常人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,甚至是完全相反的。在方進新勸說丁蟹放棄玲姐的時候,丁蟹沉思良久,居然說:「行了,行了,我娶她就是了。我本來還考慮阿玲年紀小,不想這麼早結婚,但是你們都這麼著急,我還能怎麼樣呢?結婚吧。」這句話,讓無論是方進新和玲姐,還是屏幕前的觀眾,都為之崩潰。這,就是丁蟹的自以為是,他有自己的思維方式,並且能迅速的得出結論,然後付諸行動,其過程快的讓人無法相信。而丁蟹一旦有了自己的結論後,就認為自己是對的,別人都是錯的,不再接受任何人的勸說和解釋。如果你要問他:你怎麼這麼相信自己是對的呢?他肯定會回答:我怎麼會錯呢?各位也許還會記得方敏跳樓後,丁蟹在監獄裡對獄警的解釋,最終獄警驚訝的看著丁蟹好久,然後搖著頭,帶著震撼走開。其自以為是的程度,讓人無奈到要發瘋!
丁蟹是個極度自私自利的人。說到這點,也許很多人要反對。因為丁蟹有很多地方表現出他的俠義。但是仔細分析,丁蟹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,他所有的想法,那種可怕的自以為是,都是建立在自己是善,自己代表著公理和正義的基礎上的。任何一個有著「俠義」的人,有著良知的人,在打傻三十年的朋友後,都會或多或少有些不安,慚愧,和自責。丁蟹沒有,丁蟹只是害怕,他害怕為此負責,坐牢,甚至槍斃。在遭受到黑白兩道追殺後,丁蟹甚至開始怨恨方進新和他的一家起來,認為自己只是自衛才打傻方進新,認為錯在他而不在自己,丁蟹居然還認為自己被追殺的夠慘了,已經足夠贖罪了。「為什麼不放過我?我受的苦難道少了麼?」這是丁蟹一直喊的話。由此可以知道,丁蟹心裡,只有自己,他做任何事情,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,從來沒有為對方考慮過。有人要說,丁蟹也曾經幾次探望方進新,那麼事實是什麼呢?丁蟹的喃喃自語,僅僅是表露出要方家放過他,不要再和他計較的想法,最後,方進新再次被他打倒,只不過這一次,進新沒能再爬起來。之後發生的種種情節,都將丁蟹的這種自私自利表露無遺。最點睛的一幕,就是在監獄中得知自己幾個兒子迫害威脅方家,大為震怒,結果在兒子說方家就是要他自己死之後,居然說:「那麼怎麼樣?他們怕了沒有?」為了保護有罪的自己,放縱兒子恣意妄為,到最後得知方家滿門抄斬,也不過象徵性的數落兒子「有點過分」而已,之後還心安理得得做起了老闆。人自私到這種地步,真可謂天下無敵了。「俠義」?也只有丁蟹自己這麼認為,一個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能做任何事情的人,配談什麼「俠義」?
自以為是,自私自利,這一切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,丁蟹居然還是個偏執狂。那麼在偏執的作用下,丁蟹的自以為是和自私自利被昇華到一個無法想像的地步。丁蟹不僅有自己的自私的想法,不僅認為自己是對的,別人都是錯的,而且還要試圖去證明自己的正確和對方的錯誤,並且要說服對方,要求對方按照他說的去做。劇中每一個角色,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兒子,在他這種可怕的偏執下,無一不表現出崩潰的神情。而且這種偏執與日俱增,變本加厲。玲姐在最後死在自己的槍下後,丁蟹若有所悟的大哭道:「原來你一直愛的是方進新,你從來沒愛過我,你為什麼不早點跟我說啊?你早說了我就不會這樣纏著你了!」劇中不知有多少人對他說過上百次,可是他要等玲姐中槍了才明白過來。可笑麼?不,我感覺到深深的恐怖,而更可怕的是,丁蟹沒有去改正,他也不可能去改,依然故我,偏執如初。最後,他的偏執,斷送了4個兒子的生命。
自以為是,自私自利,偏執,這都是缺點,但算不上惡,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麼一些。但是當這三點被組合起來,並且被無限擴大的時候,就是大惡,就是惡的極至了。或者說,當三者合一的時候,還不能算是惡,但是卻能形成大惡,極惡的後果來。丁蟹就是這麼一個人,他不是惡人,但是卻做了最惡的事情,害死了身邊所有的人,令人髮指,咬牙切齒。當看到丁蟹坐在輪椅上,說了一句「人善人欺天不欺」的時候,我甚至開始恐懼的發抖,一個不是惡人的人卻能作惡到這個地步,還自以為善,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!而這些毛病,我們身上都會有,我彷彿看到了自己成為了丁蟹。對丁蟹的恐懼不僅僅是因為這個角色,更多的是因為對自己,對人性的擔心和害怕。
多年以後,對丁蟹的有了些深入的感觸,才能對他作出「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偏執狂」這樣的評價,或者說,丁蟹是一個「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」。想來,編劇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必然也是十分痛苦的,無論用什麼字眼,都無法來確切的形容這個角色,於是便用了「蟹」這個字,雖然螃蟹的霸道無法表達其角色之萬一,但是,卻也給了人一個最初的印象。於是,丁蟹這個名字,便成為了經典。不過很顯然,創作者們對於這個角色也恨之入骨的,因此在最後,惡人全部死了,偏只有他還活著,或許,只有讓他活下去,才是對他最大的懲罰吧。創作者的這份恨意,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,更是讓人不寒而慄。
秋官無遺是成功的,也許編劇和導演對這個人物刻畫至深,但是秋官的確靠著自己,深深的領悟到這個角色的內在,並且把他毫無減損的表現了出來,甚至超越了人所能想像的極限。他把這個角色對世人造成的深深的震撼刻在了每個觀眾的腦海裡,幾十年,都抹之不去。說起《大時代》,就不能不說起丁蟹,卻又沒多少人願意說起丁蟹,這,就是秋官的高明處,這,就是秋官的魅力。我以前一直認為是丁蟹成就了秋官,後來我才發現,確實是秋官成就了丁蟹。
說完了丁蟹,卻發現不得不把人物歸成兩派,分別評述。那麼在丁蟹之後,只能順著心意,說說那些惡人。
丁孝蟹
阿孝是個大惡人麼?我又開始猶豫起來。
不知道編劇和導演想怎麼表述這個人物。但是這個人物卻一直處在矛盾中,給觀眾的印象,也是十分矛盾的。阿孝在丁蟹逃離香港後,承擔了帶大自己幾個弟弟的責任。他沒有選擇,只能走上黑道。他呼風喚雨,勢力強大,冷酷無情,殺人不眨眼,確確實實的是個大惡人。但是對待親情,他做到了至孝,對不可理喻的父親丁蟹,他百依百順,從不反對,為了父親,他可以去做任何事情,包括去死。對待愛情,他真摯、瘋狂、浪漫、執著,足以讓任何一個女孩為之動心。他能在對方地盤冒著生命危險,僅僅是為了見方婷一面,他受傷不去治療,只是為了赴方婷的約,甚至想拋棄一切和方婷私奔,這讓人不由得去懷疑,他是否真的是一個黑幫老大。最後這種痴狂的愛和親情展開了驚天動地的鬥爭,阿孝在屏幕裡痛苦的掙扎和徬徨,觀者在屏幕外也無法自拔,心碎不已。結果,誠然是令人傷心的,方婷拒絕了他以後,他終於放棄了一切,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。
其實阿孝本不是個惡人,他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好人。但是生活,以及方方面面,無時無刻不在壓迫他,他掙扎,他奮力反抗,但是最終無助的敗下陣來。我無權指責他,只能替他悲嘆命運太捉弄人。
阿孝是反面陣營裡唯一的一個亮點,這個亮點,模糊了《大時代》裡善惡的界限,一改以往電視劇那種正邪兩立、渭涇分明那種俗套,讓《大時代》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,讓其歷經數十年,依然魅力十足。
丁益蟹
這個人我是實在不願提起。
與他大哥相反,這個人是個純粹的壞蛋,是個絕對的雜碎,即使碎屍萬段仍不能解我心頭之恨。但是我又不能不提起,因為他就是惡的典型,《大時代》裡惡的象徵。他做盡了壞事,對方家的恐嚇,打擊,強姦,到最後的殺人,都是他導致的。更可惡的是,阿孝在讓他做老大後,決定方家的生死,他居然大笑著,沒心沒肺的說要方家死光,滿門抄斬。這種惡讓人恨,恨得想生啖其肉。他身上沒有任何善的痕跡,他就是黑暗的彙集,是邪惡的代表,是《大時代》裡把劇情推向悲慘的人物,是他,把《大時代》的陣營清晰的分成了善惡兩派。在看到方敏跳樓的時候,我悲憤莫名,咬牙切齒,恨不得衝進屏幕手刃丁益蟹。
丁益蟹的角色刻畫的是成功的,他相對於阿孝的這個角色,起著明確善惡分別的作用,他和阿孝在一起,讓觀眾的心在善惡之間徘徊,讓人無法對丁家作一個全體的評論。陶大宇塑造的也是成功的。但是正是因為惡到了極至,讓我對陶大宇的臉極度反感。之後凡有他的片子,我就會想起《大時代》裡他那張醜惡的臉而毅然關機。但毫無疑問,陶大宇作為一個演員,是有相當實力的。
其它兩隻小螃蟹不必累贅的評說,他們也是惡人,即使作為醫生和律師,他們也是惡到極點,但是從程度和刻畫上都比不上丁益蟹,不提也罷,我也實在無力再去面對這些惡人。
賙濟生
作為一個黑幫老大,販毒集團的首腦,這個人物卻充滿了悲劇色彩。當年的叱咤風雲,到台灣的靠輪椅代步,之後愛妻慘死,最後中彈身亡。他是個黑道梟雄,卻慘淡收場。他壞事做盡,殺人放火,走私販毒,無所不為,卻不過是個凡人,他也有真摯的愛。愛妻的慘死給了他莫大的打擊,瞬間蒼老的讓人心顫。之後他迂腐的去信靠神婆便在了情理之中。雖然當初方進新的下場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,但是當他老態龍鍾,癱在輪椅上的時候,我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:無論善惡,無論強弱,最終還是會敗在歲月的手上,最終能帶走的,也許就是那麼一堆黃土。
賙濟生,是一個典型的江湖人,他也道出了江湖人的悲哀,從哪裡成長,也從哪裡倒下。正如《東方不敗》裡的一句台詞說的那樣:有人就有恩怨,有恩怨就有江湖,人就是江湖,怎麼退出江湖?
龍成邦
曾江這個老戲骨把這個作惡多端的人物刻畫成一個可憐的老人,不知道編劇和導演是否能認同,也許他們的本意並不是這樣,但是我個人,卻相當的認可這個人物的塑造。
作為當年香港白道第一號人物,就和賙濟生一樣,他翻手是云,覆手是雨,和黑道勾結,賺足了金錢。即使流落到台灣,依然是錦衣玉食,生活奢靡。但是他比賙濟生還要不幸,他身邊沒有任何一個親近的人,沒有他認為值得去愛的人。那麼多子嗣在最後,圖的只是他的財產。到最後,精神都有點異常,整天疑神疑鬼,面對唯一愛他的女兒-龍紀文,他甚至沒有勇氣去接受那份孝順。
龍探長是個極度貪財的人,他的一生都是為了財。為了財去犯罪,為了財和親人決裂,為了財幾次三番的羞辱龍紀文,到最後為了財,死於心臟病。他用他可憐的一生,詮釋了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」的意義。他其實本可以過的更幸福些,更開心些的。但是財矇蔽了他的眼,他的心。當曾江那歪著頭,扯著嘴,顫顫巍巍的拄著枴杖,帶著唯一信任的看門狗羞辱龍紀文的時候,當他昏倒在裝滿錢的房間裡的時候,當他就是死,都不肯鬆開抓住錢的手的時候,我清晰的看見一個守財奴的形象。在他終於接受龍紀文的愛後,我都不由得眼睛發紅,他花了太大的代價去明白什麼是比金錢更寶貴的,但是可惜他悔悟的太晚,沒享受到多久的天倫之樂,就又死在了錢裡。
曾江是個很出色的演員,他把龍探長塑造的形象深深的植入了我的腦海裡,雖然《大時代》的主角不是他,但是如若沒有了曾江的這份表演,必然失色不少。
陳萬賢
雖然很討厭他,可是因為陳滔滔的關係,我還得提一下他。這個人也是根本不值得同情和可憐,讓人厭惡到極點的一個角色。能和自己的兒子處成那樣,這個人也不能算做一個人了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這張臉,光看著我都噁心。
惡的一面我想就寫這麼多人吧,這麼多已經足夠。畢竟,寫惡的事情和人物,都會讓我心情沉重,無法自拔。
方展博
我對方展博其實沒有多大的好感。但是作為電視劇的主角,善的主要代表人物,我不得不花些筆墨在他身上。
展博如若沒有遭遇那麼些痛苦和磨難,他可能只是一個聰明的紈褲子弟罷了。家境的優越,懦弱怕事的個性讓他無法吸引人的眼光。可是他經歷了世界上所有悲慘的事情,父親慘死,妹妹和養母被殺,師父發瘋而死,一個愛人傷心離去,一個愛人病死在自己的身邊,他是《大時代》中最不幸的人,因為能想像到的痛苦,他都承受著。但他又是《大時代》裡最幸運的人,因為他在這些挫折中沒有沉淪下去,反而更加的堅強,更加能幹。在兩個愛人的支持和鼓勵下,他振作了起來,終於得報大仇。所有主要角色裡,在最後,只有他還好好的活著
方展博是個極度矛盾的人,他本是個貪圖安樂的人,他只想快快樂樂的生活,平靜的和家人共享天倫,他也祈求一份真摯的愛情。可是他不能,因為他是方展博,因為他是方家的長子,他有他認為必須要做的事情。展博一直在矛盾中痛苦著,時而逃避現實,時而挺身而出,在劇中,展博的瘋瘋癲癲讓人扼腕痛惜,神經質的言行讓觀眾都為他擔心是否能經受起生活的磨難。
從他個人而言,展博也是個可憐的人。他從小時候起,就生活在無邊的恨意中。開始他選擇了逃避,選擇了放棄。如果他就這麼渾渾噩噩的活下去,倒也並不是說悲哀到極點的事情。可是之後發生的所有的事情,讓他逐漸失去了自我,展博成為了一個終日想著報仇的人。一個讓仇恨主宰著生命的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麼?方展博這個角色告訴了我們一切。他不敢接受愛情,怕連累愛人,又怕辜負愛人,他深深的知道在報仇之前,什麼都不能給予對方,因為他無法承擔不去報仇而帶來的心理上的折磨和靈魂上的愧疚。他一直是孤獨的,他的心裡只有恨,他的目標只是報仇。他是一個被仇恨和復仇摧殘了的畸形的人。他的結局是悲慘的。雖然大仇得報,可是死去的人無法復活;他雖然腰纏萬貫,譽滿全港,可是卻孑然一身,孤獨終老。
他贏了麼?他輸了麼?沒人能回答,方展博也不能。
展博讓我自己也感覺非常矛盾。從道德上來說,我當然希望展博能報仇雪恨,懲奸揚善。可是從個人情感而言,我卻又希望展博能放棄仇恨,和小猶太、龍紀文逃離香港,不再生出報仇的念頭,能平安的度過餘生。我深切的知道,要對付丁家,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。可是,什麼是孝呢?為家人報仇是孝?還是好好的生活下去是孝?沒人能確切的回答。
展博他選擇了報仇,因為家人的悲慘讓展博即使想逃避都無法做到,他只能繼續下去,至死方休。我不時的問自己,人要怎麼選擇才能算是正確的呢?方展博的一生告訴我,沒有所謂正確的選擇。在作決定的時候,就注定了要失去某些東西。多年以後回首從前,也許會唏噓感嘆,可是如若再回到從前重新作選擇的話,就會改變決定麼?未必會,因為有些事情,是必須要去做的。對於方展博,他把忘記仇恨的忍辱偷生看成是比死還難受的事情。至於到了最後,兩個愛人都離他而去,他後悔麼?他會後悔麼?我不知道,他估計也不知道。人生,就是這樣。
劉青雲在之前並不出名,在此之後也未大紅大紫,但是他的演技的確在這部戲中得到了肯定,那個黑黑的,憨憨的形象,是一種心痛,一種憐惜,一聲長嘆。
方進新
作為最早死的一個角色,我對方進新的印象僅僅在於他的睿智,他的正直,他的情義,他的可憐。可是,關於他卻擁有著《大時代》中最多的催淚鏡頭,所以這些筆墨,是無論如何都省卻不了的。
方進新是個股界奇才,金融高人。我怎麼也想不通,這麼樣一個優秀的人,會和丁蟹那樣的人交上朋友。丁蟹的母親是方家傭人又如何?方進新以他的出身,完全可以不去理會丁蟹。就算從小一起長大,可是方進新在成年後連這點識人的眼光都沒有麼?難道他就不知道「三十年的朋友」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麼?對於這點,我只能用重情義來解釋,於是方進新,就成為了一個高大的人,也成為了一個可憐的人。他的死是偶然,也不是偶然,有丁蟹這樣的「三十年的朋友」,想不死都難。
劉松仁的演技出名的好。在黑白兩道的強權下,表現出的面不改色,鏗鏘有力,讓人看到一個硬漢。和羅慧玲的纏綿悱惻的愛情,讓人看到了一個情種。而他的表演功力在方進新在地上找戒指的時候;在方進新痴痴顛顛學東西的時候;在方進新苦苦哀求報刊攤老闆再給他一次機會的時候,表露無遺。這一幕幕鏡頭,催人淚下,即使是錚錚鐵漢,也不免黯然落淚。方進新本是一個交代劇情,做鋪墊的人物,可是卻在劉松仁的演繹下,讓我在劇終的時候依然能清晰的記得他。我不知道我是記住了方進新,還是記住了劉松仁,但是我知道,我記住了這張臉。
方芳
方家的大女兒,懦弱,膽小,怕事是她的寫照。她的戲份不多,但是刻畫的卻很深刻。她其實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實形象。她只是個普通的人,普通的生活最適合她,可是她很不幸,因為她生在了方家。即使她逃避,她求救,最終也難逃一死。小人物的無力感,總能讓人產生共鳴。
方婷
方家二女兒,倔強,能幹,有主見。但是劇中對她的描述最多的是在和阿孝的感情糾葛上。方婷是個是非感極強的人。即使她當初愛阿孝愛的死去活來,即使為了阿孝她可以欺騙養育她的玲姐,甚至想不顧一切的和阿孝在一起,可是當她看見丁蟹以後,一切都改變了。她無法容忍丁蟹的存在。她的堅定導致了阿孝的轉變,最終讓兩家人的仇恨昇華到極至。如同她的大哥展博一樣,在愛恨中掙扎後,選擇了報仇。沒人能說她做對了還是做錯了,她用她的死來說明了一切。
方敏
寫出這個名字的時候,我的手有些顫抖。這是一個多麼純潔善良又聰慧的女孩啊!她簡直就是個天使,脫離了《大時代》的愛恨情仇,她根本不屬於這個骯髒的世界,她根本不該來到這個塵世中。可是,她還是來了,來到了方家。她身上看不到仇很,也看不到愛戀,只能看到無盡的悲傷。在她向玲姐敬完茶後,毅然跳下了樓,用死來洗刷身上的污穢,重回天國。看到她的死,我倒有些安慰,如若再讓我看到她的磨難,那比我死了還難受。
龍紀文
作為龍成邦的女兒,她秉承了父親的悲劇色彩。她從小就缺少愛,於是她對愛的態度就是轟轟烈烈,全心全意,不計後果的付出。付出越多,受傷越深。當唯一的親人因展博而死後,她的心死了。她離開了展博,沒人知道她去了哪裡,但是我知道,她無論去哪裡,都不會活過來。她無法原諒展博,更無法原諒自己。
郭藹明是個好演員。一個神經質的可憐女人為愛痴狂被她刻畫的令人印象深刻,難以忘懷,那份最後的傷痛,深深的觸動了我。
小猶太
小猶太是對立於龍紀文的一個角色,一富一貧,一個性烈如火,一個柔情似水。她們讓展博難以取捨,也讓觀眾猶豫不決。
雖然小猶太命苦的很,但是綜合比較起來,我卻認為她是《大時代》裡最幸福的人。最愛的人向她求婚了,雖然她已經苦等了很多年,但是她畢竟等到了。最終,她也能死在至愛的懷裡,還能有什麼遺憾呢?
小猶太的愛和龍紀文的愛是兩種極至,她的愛是如涓涓細流,溫柔而恬靜,滋潤著展博孤獨的心。龍紀文恨鐵不成鋼,小猶太卻能始終如一不離不棄。正如她所說的,龍紀文是個能和展博共富貴的人,而她,是能和展博同患難的人。在龍紀文憤然離去的時候,是小猶太留下來,用愛,照顧著展博。
周慧敏是我一直很喜歡的明星,因為她漂亮。可是《大時代》讓我對她有了改觀,她也並不僅僅是一個花瓶。她和劉青雲的幾場對手戲,或讓人捧腹不禁,或讓人暗自神傷,對於靠臉蛋吃飯的她,已經足夠了。
葉天和陳滔滔
我感覺我有必要提一下這兩個人,雖然不知道寫些什麼。這兩個角色對於整個劇情的發展,感情的烘托上,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。也是他們,把劇情往股票上面引了過去。
寫到這裡,有人要問了,你怎麼不寫玲姐?我自然會寫。正如我把惡之大成的丁蟹放在第一位評述,那麼我必將把善之極至的羅慧玲放在最後。
羅慧玲
玲姐是劇中善的象徵,是對應於丁蟹的另外一顆璀璨的明珠。
我們可以從玲姐的身上,發現所有優秀的品質。
玲姐是個重情的人,她對方進新的愛,至死不渝。也因此,她始終對丁蟹恨之入骨,一直盼望著丁蟹受到法律的制裁,也就是死。丁蟹不死,玲姐無法原諒自己。其實她早該在進新死的時候就殉情,可是她沒有,因為對進新的至愛,她必須報仇,這是支持她活下去的一個主要原因。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,每當展博幾兄妹讓她傷心的時候,她都會想起進新,她就會暗自流淚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?世間沒有詞語可以形容,只知道她證實了一句話:問世間情為何物,只叫人生死相許。
玲姐是個重義的人。能支持她這麼多年的生活下去,另外一個原因,就是要撫養進新的子女這份義。她和進新連戒指都沒有互贈,非親非故,可是出於對進新的愛,出於對孩子的義,她硬是咬著牙,把一切承擔了下來。一個未婚女人獨立撫養4個孩子,這是多麼困難的事情?!玲姐毫無怨言,含辛茹苦,整天為了生計而忙碌。她只比展博大十來歲而已,在她做這一切的時候,她也不過是個大孩子而已。導演和編劇沒有留時間去描述這十幾年把4個孩子撫養成人的艱辛,但觀眾不會因此而忽略玲姐的辛苦。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做到這個地步?玲姐已然是個聖人。
可是玲姐不過是個普通女人,她在4個孩子面前表現出母親的勇敢和慈祥,她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他們身上,可是,他們幾乎都死了。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倒在血泊中,誰還能受得了?玲姐跨了,玲姐無法承受了,十幾年前進新死的那種痛苦再一次以數倍力量猛烈的撞擊著她的心,她再也無法繼續下去,於是,她發瘋了。玲姐在還有理智之前,可能最大的遺憾,就是沒有把那4個小螃蟹撞死吧。
當看到玲姐臨死前在地上摸索著尋找戒指的時候,電視的鏡頭切換著方進新尋找戒指的鏡頭,無論是誰,都不會吝嗇他們的眼淚。該死的導演還放起了《容易受傷的女人》,作為男人,我第一次在看電視劇的時候,流下了眼淚。《大時代》裡催淚的橋段很多,唯有這一次,令我無法自已,痛哭一場。
藍潔瑛即使豔絕「五台山」,但也不影響她有超絕的表演能力。玲姐這個角色被她演繹到了一個新的高度,在秋官的丁蟹對面,瑛姑的玲姐毫不遜色,她刻畫了一個至善至柔至美的偉大女性形象,經久不衰。讓人不由得對瑛姑現在的處境感慨萬千。
寫到這裡,我不由得長吁一口氣來。雖然還沒開始重看《大時代》,可是寫了這麼些,卻已經有了重看了一遍的感覺。心隨筆走,感受著《大時代》的愛恨情仇,如今寫完,不禁惘然。
《大時代》是一個時代的經典,所刻畫和要表現的東西,遠非股票那麼簡單。一種對人性的分析和疑問,一種對情感的理解和迷惑,讓人深陷其中,無法自拔。
我很想看《大時代》,百看不厭,但是我又不敢去看,因為裡面的每一個人物,每一個情節都讓我難以自已。我總是矛盾著,也許,這正是《大時代》的誘人之處吧。
- Mar 12 Wed 2014 17:28
永遠的經典《大時代》──《大時代》人物淺評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