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14年05月22日16:06

台北捷運發生隨機殺人事件,傳出兇嫌最大興趣是打電玩,引發網友熱烈討論,《蘋果》找尋過往相關案例,與相關產業人士及精神科醫師詢問,探討電玩是否會影響人類暴力行為。

美國加州過去曾頒布禁止販售、租賃暴力電玩給未成年人,後來該法案後來被美國最高法院裁定違憲,最高法院指出相關數據研究過於模糊,無法充分證明電玩對於認知層次的特殊影響。

佑泉精神專科診所主治醫師葉佐偉也表示「國外發生過多起隨機殺人事件,有大量相關學者持續不斷的進行研究,但是截至目前為止,電玩是否會激發人類暴戾性,仍然沒有定論。倒是有不少學界人士認為,媒體大量傳播『真實暴力』的影像與訊息,影響力可能遠大於電玩。」

而曾經獲得全球冠軍、以斯文有禮聞名的格鬥遊戲選手向玉麟則表示「對我而言,電玩是一種技巧、毅力的磨練,就跟柔道、高爾夫、網球這類競技運動一樣,是一種自我的挑戰。而真正高端的選手反而會很有修養,因為我們常面臨失敗,而要有接受失敗事實的勇氣,才能夠提升自己。」

社群網站遊戲基地主編李彥頡表示「不能否認沒有影響力,但不健康的心態才是負面情緒的主因。以近年全球盛行的《英雄聯盟》致力培養的電競風氣與選手為例,歐洲選手Bjergsen在學校遭受霸凌,但因為在遊戲中找回認同感,最後成為了知名電玩高手。美國選手Saintvicious在電競實況中,表現出來的正面態度與人生觀,幫助了陷入低潮的玩家走出陰霾。更遑論台灣知名電競隊伍TPA,曾在眾人不看好的狀況下,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擊敗世界各國一舉奪冠,這些都是鼓勵玩家用正面心態面對人生的案例。」

葉佐偉醫師引述吳易澄醫師在《蘋果》發表的《撕下標籤,才能阻止暴力》表示,目前除了要避免犯案者對精神病患進行過度連結外,也要避免與其他任何族群進行連結。葉醫師認為「將特定群體病態化、妖魔化,其實也是解釋一個社會現象最不負責任的方式。」

李彥頡主編表示「把事情分類到已有的標籤內,或許是人們解決問題最安心的方式之一,因為能輕易免去思考未知的恐懼與焦慮,但是如果事情真的有錯,我們不該迴避去質疑過去認知的體制是否有誤,如果有,我們應該要正視錯誤並且改變它。」他說:「玩家應該能夠分辨虛擬與現實,過去開心農場變成全民運動,也不見得偷竊案發生率有上升。」(即時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xoxox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